• slider image 285
:::
windelf - 教學札記 | 2013-08-24 | 點閱數: 816

這幾天整理教學檔案,看到自己的《班級教學計畫書》裡頭開場的四句話「快樂學習‧健康成長‧發揮潛能‧建立自信」,忽然對第一句話有了疑惑。

孩子在日記裡頭寫道:「老師,大人都說要我們好好珍惜快樂的童年,可是我怎麼一點也不覺得快樂?」對於一個正準備考私校,一周有六天都在補習的六年級學生,我不知該如何回答他。

記得之前在一所小學校服務,號稱體制內的森林小學,然而有天家長這麼問我:「老師,我覺得我的小孩快樂有了,可是學習怎麼好像不見了?」聽完感到啼笑皆非。快樂學習,快樂應該是形容詞,主體還是學習本身吧。怎麼會為了追求快樂,而反倒忽略了學習。

學習究竟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?

或許我們應先定義,我們希望給孩子什麼?是考慮他的現在,還是企求他的未來?

「我不認同所謂的快樂學習。我的想法很簡單,我不去探討所謂『快樂真正的意義』那些哲學問題,而是從我的經驗看來,過分快樂的童年,往往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。如果一個人在年輕時,因為大人要給他一個快樂童年,而不讓他有把基本能力學好的機會,那他將來不僅很難會有成就,甚至可能連找工作都會有問題。」
………………
「小的時候不用功,長大以後會吃很大的虧。」因此他強調,小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國文、英文、數學等基本能力,孩子長大後才有辦法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,才有真正的快樂。

這是李家同教授在【教養不必當虎媽—28 個名人家庭的超級教養術】一書中的說法。明顯地李教授將教育視為「未來生活的準備工作」。

雖然個人以為其言論過於簡單,而且也如同之前家長的提問一樣搞錯題目的重點,「學習」不一定等同「不快樂」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一個欠缺基本能力的孩子,將無法面對未來的生活。

在現今的社會,知識的累積與資訊的爆炸,使得我們無法再像萊特兄弟、愛迪生一樣,獨力發明飛機、燈泡;像諾貝爾獎得主費曼小時候把收音機拆著玩。當我們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看的更高更遠時,那代表你一開始就要先爬上高高長長的階梯,努力站到巨人的肩膀上,才能開始你的人生,而巨人的身高還隨著時間呈等比級數增長。

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,所以學習需要講求效率與成果,所以我們會背九九乘法,會記化學元素表,還有一堆物理化學公式。如此才能將人類累積至今的知識快速灌輸到孩子的腦海中。

孩子對世間萬物的好奇是與生俱來的,當人們對事物的了解從未知到己知,那是知性上的喜悅。然而當過多的資訊要在短期內讓孩子吸收理解,那樣的過程就不是那麼快樂了。假若我們想將這麼多的知識全都都要求孩子吸收的話,當然很痛苦。然而想吃魚不用自己去補魚,要開車也不用自己造台車來。我們必須有所取捨,什麼才是孩子真正重要的能力(詳見《教學重點-孩子真正需要的能力》),而將寶貴的時間與心力花費在值得的事物上。

於是我以為所謂的「快樂學習」,應當是指孩子學習到適合他的事物後,所得到的成就與收穫,而非指學習的過程。

那麼學習的過程是否真的必須如此痛苦嗎?

天下雜誌出版的【教出學習力】中提供一個公式:

學習快樂指數( H )=學習動機( M )×學習自由度( F )×學習成就( A )

依據學習快樂指數的公式來思考,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學得快樂,就必須積極考慮:

1 、提高學習動機:讓孩子發自內心去喜愛某件事物,讓他們產生自我督促的學習動力,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自發性學習。

2 、增加學習自由度:對於不要考試的科目,盡量讓孩子自由的去學習;對於需要考試的科目,盡量於學習方法及學習範圍上增加自由度,讓孩子有參與決定學習內容的機會。

3 、提升學習成就: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滿足及自信,讓他們知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,每日都在往更高的目標邁進,他們的辛勤與努力都是他們值得驕傲的成就。

因此學習究竟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?答案是:當你付出時間精力及熱情去學習理解一門學問時,所得到的那種成就感是快樂的。這樣的學習過程或許艱辛瑣碎枯燥單調,但對於真心追求學問的人們而言,他並不感到辛苦,因為他在心靈上的收穫是無比喜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