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285
:::
windelf - 圖文 | 2016-08-04 | 點閱數: 457

幾米/大塊文化

最近依著年序,重新閱讀幾米的作品,殊異的題材,風格多變的技法,還有背後共有的寂寞與美好。
令人不禁想知道這些長篇故事與單幅作品背後的創作源由。
而幾米終於在本書中,分享了他每個創意的發起、過程的曲折。我覺得任一有志創作的人,都應該瞧瞧,在面對創作的瓶頸與關卡時,或有所得。
像是原先鮮少用文字敘述,買了一堆詩集,卻仍找不到頭緒,最後從林真美老師的讀書會中得到啟發:「把句子大聲念出來,體會聲音中很多的韻律與層次」。

而對於創意的過程,其實都是在生活的觀察與積累中,觸發靈感。如「向左走 向右走」

我畫了很多兩個人錯過的場景,兩個人各自的落寞,各自的嘆息。畫面愈來愈多,規模愈來愈大,這兩個人一直找不到彼此……但是然後呢?
我找不到重複這種過程的理由,只好停下來。
直到許久之後的某天,新鄰居的入住,引出向左向右的「空間」概念,作品才有了雛形。

又如我最愛的「地下鐵」那詩意幻想瑰麗色彩的圖畫。

用一個簡單的「V」畫面,就能解決問題,如此便可以讓主角在同一個畫面,三種不同的時空遊走,並訴說不同的故事。現在看來,這似乎是一個理所當然的畫面結構,但是,我卻耗盡心力,繞了好遠的路,才找到它。我也不懂為什麼簡單的東西,卻想了那麼久。創作的路上沒有指南針,大概所有的路都得自己走過一遍。
為了安排《地下鐵》每一組入口、出口的景像,我花了好幾個月,畫出繁複的草圖。那段時期,我看了許多西洋藝術家的書、畢卡索、馬蒂斯、夏卡爾、克利、蒙德里安的畫,深深地吸引著。

這本書完成了大部分的內容之後,卻找不到一個漂亮的收尾。在地下鐵的世界裡,盲女不斷地受傷、迷路,來來回回,但是結局該如何安排?
於是,我又停下來。等待。

創作就是這麼奇妙,當你和作品「糾纏」很久,即使不再去想它,它卻已經埋進了你的潛意識裡,偶然間,看到一個畫面,聽到一句話,或讀到一組文字,就像是有人按下了某個神秘的開關,突然之間,原本難解的問題都豁然開朗了。

其他還有許多創作過程的點滴、及文末關於出書的 Q 與 A ,對於創作一途有興趣者,均值得一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