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筆記指導:展示學長姐的筆記
□發習作,寫的很好!有訂正的號碼記在黑板上,下課過來訂正。
〈實驗器材準備〉
乾抹布
溫度計
鋼杯(事先加好水50ml)
塑膠量杯(回收冰水)
保麗龍杯(裝冰塊)
攪拌棒
鹽杯+湯匙
全部放在塑膠盤上
你知道水的三態變化是因為?溫度
教室有沒有看不見的水蒸氣?
怎麼抓到它?變水滴?降溫
為何用鋼杯?易觀察 導熱快(第二單元會教)
影響實驗的因素叫「變因」
□檢查鋼杯外緣(事先加好水50ml)是否乾燥?
為何上次實驗時,外壁會有水滴?
這次為何沒有?溫度不夠低
怎樣才算低?
科學要精確,所以可使用什麼器材?溫度計
哪裡最脆弱?
器材都很硬
輕輕放,不要碰到杯底
結冰用攪拌棒搖開
實驗完沒壞,加分
上面刻度最高?最低?(攝氏)
度數讀法20,10,0,10,20
EX:負14度?負16度
將起始溫度記錄至習作p5
小心習作別弄溼
步驟1:各組加入123塊(視大小)的冰塊
冰塊量會影響溫度嗎?分組加冰
觀察杯壁,看到了什麼?無色
它的範圍有多大?跟杯內的水一樣高
觀察(手)摸一摸杯底和杯口,哪邊較冷?
觀察(手)摸一摸感覺如何?
是什麼形態?液
怎麼形成的?講完整?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
(露是液態,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來。)
平時哪裡可以看見?
何時可以看見?
為什麼?水氣充足+低溫
---------
步驟2:5min後再量一次杯子裡的溫度,記在習作P5起始溫度下面
溫度計量完放好(橫放)
哪組下降多?有低於0度嗎?
冰塊量對溫度有差嗎?
溫度如何變化?最低幾度?有低於0度的嗎?
所以這個過程叫?凝結
□習作p5完成
□PPT
海洋佔了97%,淡水只有3%
淡水
75%凍結在極區和高山中(冰河)
24%是地下水
剩下1%的水包含:士壤湖泊河流大氣38%
大氣中的水蒸氣雖少,卻是天氣變化的重要因素
□筆記:地球上的水有…
□F:物質三態
物質由分子組成,把水分到最小的單位,且肉眼看不見就叫做水分子。
一滴水可能由幾百萬或幾億個水分子所組成的喔,所以當水變成水蒸氣的狀態時,因為已經是水分子狀態了,所以我們看不見。
氣體→光線透的過去
Q:冷飲放在桌上,有何現象?桌面積水
冰冷的物體,窗戶上都會有→露
□PPT:實例說明「煮開水」
熱水蒸氣「碰到」冷空氣→疑結:小水珠OR凝華:小冰晶
乾冰 -78度→昇華
結論:熱空氣&冷空氣→相遇=小水珠OR小冰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