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windelf - 散文 | 2016-09-16 | 點閱數: 524

水牛文化編輯部/水牛文化

高中時曾去鹽寮淨土小住,沒想到臨旁就是孟東籬的住處。
已忘了是何時開始閱讀他的著作,應當是和「湖濱散記」、「希達求道記」,同時期閱讀的事吧,有意思的是他也同梭羅一樣,自力造屋,從而寫下「濱海茅屋札記」。其對自我的探究,思維的推展,竟可相互對映。然而二者時空背景不同,一個獨身一人,一個攜妻帶子,生活樣貌思索情感亦大相逕庭。

其實這本書我最感興趣的是他那未能明說的情史,女人啊,愛情啊,是多麼美好而神秘的事,但最糾心最痛楚的也正是這二者。
至於諸人的懷念,其實,那真的一點也不重要,活過,愛過,真活過,真愛過,也就夠了。
每個人相遇的事,感念的情,體悟的意,都不盡相同,那都是老孟,那也都不是老孟。
誰寬恕誰誰原諒誰誰感懷誰,那是生者的事,與死者無關。

唯其收錄文中,對朱志學這篇〈問北窗高臥,東籬自醉,應別有、歸來意〉頗有所感。竟也提及了西塔沙(希達多)的故事。兩相對照,頗值細細品味。
 

--- 書語筆記 ---

真正的哲學家常常是被一個時代誤解的人,莊子活在今天,老婆死了,鼓盆而歌,也還是要被誤解吧,但是在大學教莊子哲學則無關痛癢。
-〈是身如焰,從渴愛生〉蔣勳

他毫不介意旁人的看法。他既不想控制他人,也不願被他人所控制。因為,他所在意的是要能夠走進生命的核心。…對於人生,孟東籬主動做出了他的取捨和抉擇。
-〈遇見一個真人〉曹又方

在老孟篩選過的情慾手札裡,保留遄返於女人之間的種辛苦與困難,只是一生受到他所謂「愛渴」的熬榨,不得不然。我猜想老孟留下這些文字,仍是出於他的叛逆;情欲史除了是他對生的禮讚,同時也是他某個程度的自戀史;他從譯著《佛心流泉》到宣稱無法效防弘一法師,大致上是承認,人生若不再感到愛渴,活著和死亡也就不遠了。他一生的真相是這樣的,他不會去遮掩。
-〈孟祥森,最後這天〉黃怡

他知道有了選擇,就會恰當。最好的道德,其實是生長,並不是強迫。即使是飄流,一樣自在生長中。自由,就是飄流,不是約束。在飄流中,自有歸宿。歸宿中,仍舊飄流。
對老孟來說,創作也是飄流,愛情也是飄流、人生就是飄流,飄流中有自由,自由就難免飄流。東海別墅、花蓮鹽寮、台北北投,就像老孟的譯筆,飄流而過,數十寒暑,竟有一百多部,生命的足跡,所覆成的故事,真不知凡幾,就像潮起潮落,難以數計。
…就如同認真的生活,回歸生命的本真,亦何等不易。但對老孟來說,就只任其自由,合其天性,飄流還是漂流,他可不願意著個「重」字,他就輕輕淡淡的,恬恬的,無悲無苦的,只是佛心之流泉。
…東籬,就有了安宅,這安宅仍在飄流中,在日月中漂流、在天地間飄流,漂流是老孟的本性,這本性卻有著東籬的安宅,在安宅中,自有居止,自成飄流。
-〈飄流、飄留〉林安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