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實驗器材擺桌上,只要有人動,就拿走那樣,該項實驗看其他組別操作。
實驗前再三詢問學生,發生意外是誰的責任,直到學生了解是他的責任,才進行實驗。不然就老師操作。
不能因為有人在溪邊玩水會溺死,所以其他人以後就不能玩水;有人爬山會山難,所以就不要爬山了。遵從老師指示及使用規則,實驗是安全的。
說明酒精的危險性
實驗完用鐵夾給學生試溫度
複習燃燒三要素
□酒精燈只裝8分滿,不可低於1/3(氣爆)
一手拿瓶身,一手托底部
用燈蓋蓋熄,不可用吹的
不可拿易燃物擋風
熄火時,用蓋子(隔絕助燃物-氧氣)
蓋子不超過燈蕊(圖:火焰上方最熱)
蓋熄後數3秒再拿起來,檢查火熄沒(悶燒)
蓋上蓋子鎖緊
旁邊準備溼抹布
PS:將手放在火的上方or左右方,看那兒最熱?
□課本p37畫重點
〈實驗器材準備〉
金屬環+銅球
酒精燈+打火機
燒杯(放冷水)抹布浸水
〈實驗步驟〉
固液氣態,誰的反應快?
為何液氣態實驗用熱水,固態要用酒精燈?
□先說明安全性,不可碰觸銅球(一律女生拿)
不可揮舞(毀容)
未加熱前→銅球先通過金屬環(驗證)
銅球加熱2min再試一次
銅球泡冷水2min再試一次
Q:還有沒有其他方式?加熱銅環
〈結論-固體〉
溫度上升,固體體積增加,銅球變大
溫度下降,固體體積減少,銅球變小
加熱孔狀物,孔變大
銅環的孔,加熱後變大兩點距離變大
□課本p36-37
□習作p21
溫度 體積 氣 液 固
上升 增加 氣球膨脹 水位上升 銅球變大
下降 減少 氣球收縮 水位下降 銅球變小
Q:固液氣誰的反應快?
反應速度:氣>液>固
明顯度(膨脹率):氣體>液體>固體
金屬(銀>銅)>木
例外:水銀
Q:為什麼?分子緊密與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