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講者/邱少婷 博士
好久沒來科博館研習,差點找不到教室,然後期末事多繁雜(其實是自己想放假了……),許多工具沒帶上,沒能立即實作,幸好現場伙伴工具齊全,終於讓我對手機顯微鏡的應用有較完整的概念,接下來就是想辦法把它轉換成教學內容了啦。
其間發覺有許多工具跟配件都很實用,像是把手、光圈等……,看來要想辦法訓練學生來幫忙集點了。
先利用髮夾放大鏡來觀察透鏡的凹凸情形,並感覺對焦情形與物距關係。
使用方式很簡單,用橡皮筋固定在手機鏡頭上就行了。
這個沒玩過,毋需玻片就可以很方便的觀察實物。
利用科學積木夾住手機,即可從鏡頭中觀測,似乎可多片使用,有機會申請來玩看看。
六上大地的奧秘中,對於礦物的介紹就有偏光觀測,但一直不是很了解其概念,而且玻片製作不易,所以都只是口頭講解。
這次終於有機會看到實物,而且利用3D眼鏡的鏡片來產生偏光效果,轉動鏡片即可清楚觀測到偏光情形,而且老師還用科學積木做成手機架,可以方便觀看,甚至錄影下來,真是太棒了。
沒申請過,今天第一次看到,觀測台灣藍鵲的羽毛,可以清楚看到偏光的情形。
原以為正相模組很簡單,但老師講解後,才發覺,打光真是門大學問。
光線要直,觀察效果才會好,當然也可以改變角度觀察物體不同的呈現效果(利用金相模組)。
手上一堆偏光模組,今天才知道正確的用法,真是汗顏啊。
原來有一片要放在鏡頭下,另一片放在LED燈上,以產生偏光情形。
楕圓板則是用來記錄角度的。
回去立馬幫教室的正相模組全加上偏光模組。
本來申請倒立模組只是為了組變焦模組,這次研習才發現原來它拿來看水中生物是如此方便。
之前組好後一直難以抓到焦距,原來是有技巧的。
最下面要接光圈,而不是正相模組的散光片,XD,原來我一直弄錯了。
這次看到老師還有許多社友自己組裝變化的手機顯微鏡,真的非常有趣而實用 。
EX:
1.主題Scispot:橄欖石礦石偏光觀察
2.出沒位置:博物館的磨片
3.需要裝備:複式顯微鏡+接目鏡手機架+一對偏光片
4.捕捉影像方式:偏光片放置一片在光源,一片在目鏡,旋轉目鏡的偏光片。
5.Scispot故事:……
T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