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講者/林踐 教授 & 臥雲 老師
好久沒來台中文創園區了,趁著這次研習活動來走走逛逛。
第一次參加這兒的活動,場地還不錯,桌子很大,不過會漏水是個問題。
首先由林踐教授開場,其對氣浮球的原理講解的很清楚,簡單易懂。
尤其是一些製作過程中的安全守則介紹,我覺得這是實驗課程中很基本而重要的教學重點。
但我的重點在實作課程,首先電池和馬達的接法就很值得學習。
將電線放入「電話線接頭(uv接頭?)」後,直接用尖嘴鉗壓緊即可,非常好用,省卻電線焊接的麻煩。
接下來利用底板和雙面膠固定馬達、開關、電池盒,就完成大半了。
不過我的馬達和開關的電線不知為何沒焊接好,幸好現場工具齊全,馬上重焊。
之後用夾子固定開關,接著將渦輪片倒放,將馬達軸心壓進去,這是我覺得設計最困難的地方,因為之後渦輪片和上蓋不可碰觸,不然會轉動不順,也不能太遠,這樣空氣應該吸不太進來。然而這次的教具設計的很精準,兩者的距離剛剛好只剩1mm的樣子,非常厲害。
之後鎖上螺絲,放到圓環中便大功告成。
而上白膠的工具也非常有趣,用針筒擠壓的方式,還滿好用的,筆記一下。
第二堂課一開始播放了氣浮球研製過程的影片,我覺得很有意思,可以看到一個教具的研發與改進過程。之後若想修改給學生製作,可以參考看看,聽說這次所有的器材都可以在電子材料行買到,渦輪除外,但可以自己DIY看看,不過講師的說法很有趣:目前沒人成功過,因為95%的人不會想自己動手,而5%的人則是動手失敗。那我應該是…… 。
第二堂課的Tracker軟體應用很棒。許多我們背誦的物理公式,其實未曾親自實驗證明,但是藉由一些簡單的工具及軟體,便可協助我們觀測實驗。
如這套分析軟體,可利用手機or相機攝影,將影片放到Tracker中,先設定影片起始與終點,再設定觀測點,便可分析物體移動的各項數值,並轉成各式圖表。
現場測試網球從空中掉落,實際拍攝影片後傳到,輸入每秒格數和距離參照值後,可看到實際測得9.8的重力加速度,其實還滿感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