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歷山大潘恩 Alexander Payne|2005|123min
先來聊聊酒吧。
大學時初從啤酒入喉,年紀小時不識愁滋味,啤酒喝起來是苦的。當某天嚐到啤酒的甜,其實是因為感到人生的苦。說是苦,二十出頭的大學生活能有多大的苦痛,其實也不就是被某個女生拒絕、某段戀情宣告失敗。
出了社會,工作的不順、上司的責罵、同儕的鬥心,此時煩燥的心情除了汗水,就是酒水可解了。這時的周末,三五好友相約一醉,一人一手台啤,乾了再說。這時的酒精是個媒介,將彼此生活中的迷惘不安、困挫不滿、焦慮不適,轉化成明天重新再來的動力。
待得人生上了某個相形穩定的軌道,開始才有了品酒的餘裕。曾有一段時間很迷葡萄酒,約莫是受了日漫「神之?」的影響,酒杯的選擇、產地、年份、醒酒、氣味,都一一考察,幾句品評的話更是私下練習了許久,香氣濃郁這種爛台詞就別提了,我們要感受的是有點酸酸的青蘋果香、盛開的紫羅蘭花香還是清爽的小崮香氣,其間帶點石灰濕葉亦或皮革香味,口感是簡單清爽、濃烈渾厚,還是結實帶點辛辣……,最後要是能認得出酒標品種產地甚或年份,那可真了不得了。
但天知道紫羅蘭小崮香皮革香是啥東西,更別提丁香甘草梅李干苦味巧克力,還有從未理解過的土地風味及橡木桶味。
「我徘徊在覆蓋著原生林的森林深處,從一棵又一棵長著青苔的樹木,飄出含著濕氣的生命芳香,我在這芳香中找尋治療,走向林木深處,騫然發現一道光芒射進我眼底……」
-神之水滴
但那時飲了上百瓶紅酒,也沒嚐出這樣的風味。
那樣的文字敘述,除了要有超乎常人的味覺與近乎文學般的表述能力,其實很大一部分還是植根於他們的生活背景,我們陌生的字彙對於他們卻是日常所及的事物。
所以看到片中主角的品評,只能佩服,但其實那樣的品酒文化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,劇中的品酒過程,也只是做為故事的一個推動因素。
這幾年開始喝厚酒, Whiskya 是首選,雖然還是分辨不出來什麼是煙燻味甘草香,但大概能喝的出來好壞。當然日本的清酒吟釀也是極對我的胃口,大概也是受了日漫「夏子的酒」的影響。而高梁、米酒頭,甚至虎頭蜂酒,這些以前碰都不碰的白酒,竟也漸漸能品味其中的韻味。
如今喝酒真的是在品嘗它的風味,微醺的感覺,還有當下的美好時刻。炙熱的夏夜,乾一杯冰的沁涼的啤酒,配上自醃的下酒菜,暑氣全消;酷寒冬夜,一小杯的 Whiskya 或 XO ,可以暖和身心,一夜好眠;初春入秋,紅酒配上 billie holiday 的慵懶嗓音,塵世煙囂似也不再那麼擾人。
拉拉匝匝,講了這麼多酒,其實酒只是個媒介,有人迷於書畫音樂,有人沉於煙酒收藏,各有所癖,張潮不也說「人不可以無癖」。
片中的主角,品酒是他的嗜好,寫作是他的理念。然而能夠與之同飲的伴侶無法一同生活,用心寫作的作品出版遙遙無期,日常生活更是一團亂,人生一時好似迷失了方向。
用心安排了一整個星期和大學好友的單身旅行,然而從出發到旅程中,一連串的事件或明或暗地顯現這兩人的差異。有人或會納悶這二個性情看似天差地遠的人為何能成為好友,我倒覺得看得很有共鳴,因我也有幾個這樣的朋友,相識在那個人性情態度正剛形成的高中時期,對人好奇大於抗拒,沒有那麼稜角分明的喜惡愛恨,更沒有什麼利益糾葛。這時人與人的情誼是單純而美好的。
而後再細細回想,其實這樣的安排似有深意,愛裝文青的我,又或悲觀憂鬱的主角,我們其實是欣羡那樣生猛的男生。
那樣的男生不會思前顧後,起心動念便是直接行動,精力充沛,活蹦亂跳,讓人感到滿滿的生命活力。套用他的話:「我是靠直覺生活的」。而那個亞裔女生亦是如此:「她的愛情,她的做愛,都跟我的未婚妻不同,像是動物一樣。」同是動物系的男生如此評論。動物是怎樣?不就順從生命的本能行事,不就是食色性也嗎。
當然,當她發現自己被欺騙後,騎著重機直殺到門口,邊大聲嚎啕邊拿著安全帽就迎面打了過來,一下二下還不夠,要打到鼻梁斷裂見血才夠,其實我覺得那個場景也是充滿活力的。而遭遇如此慘況的男子,仍可馬上勾搭上酒館女侍,被抓奸在床還能裸跑 5KM 回旅舍,你能不佩服他嗎?就連懇求男主角陪他取回戒指的那幕,也只是感受到他的執著,更別提後頭一聲招呼也不打,就直接開車撞樹製造假車禍的荒誕舉動,看似魯莽卻又讓人哭笑不得。男主角雖然嘴上叨叨念著,其實心底何嘗不是在暗暗欣羡著那樣的生猛活力。
於是當婚禮結束後,男主角駛離了車隊,衝回家拿了自己最寶貝的珍藏,在一間普普通通的家庭餐館中偷偷摸摸地開瓶啜飲。不是想像中約著美女品嘗美食開瓶慶賀美好夜晚的夢幻場景,卻是貼貼切切適合當下的飲酒時刻。
不論酒的好壞,總要飲了才是,不論方向的對錯,總要走了才知。讓我們舉杯為男子,也為自己致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