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285
:::
windelf - 紀錄 | 2017-12-14 | 點閱數: 456

(上圖取自「世界公視大展精選」官網)

加拿大 / 加拿大廣播公司 / 調查報導 / 22 分鐘
Canada / CBC /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/ 22 min
導演 Director : 奎格‧薩德勒 Greg Sadler

對於網路世代而言,上網蒐尋評價,以決定吃哪家店買哪家產品住哪家旅舍……,已是生活常態。相對廠商廣告而言,我們還比較相信陌生人的留言,畢竟他們沒理由騙人是吧?
但是若牽扯到利益呢?餐廳評價多一顆星,營業額便多 9%。當評價影響到收益,在利益的驅使下,這些評價究竟是真是假?
加拿大公視打造了一臺虛擬的餐車「嗆起司」。它有自家的網站、 youtobe 上的宣傳短片、甚至還有街景營業實照(影像合成的)。 google+及其他評價網站上還有數則短評,像是「這是我在加拿大吃過最讚的起司三明治,比我媽的還讚!」,雖然它從未實際營業過。
只要花上 30 美元,便可使 youtobe 上的點閱率從 40 幾人衝到一萬二千多人;只要花上 5 美元,便可幫你寫出一篇網評,即便彼此從未碰面。
這樣的情形在台灣其實更為明顯。早期的部落客興起時,美食推薦、旅遊景地分享、各式產品開箱文、試用文、業配文一一冒出。而今網路上(現在似乎 Line 上較多)的危言聳聽的各式言論,無時無刻不被瘋傳。我們真的有好好思考檢視驗證過這些訊息的真假嗎?還是只是隨手轉傳出去呢?
這麼看來,似乎網路不可信哦,其實我覺得重點是接受訊息的人自身有沒有判斷的能力,還是只是盲從跟風。
當我們只教孩子標準答案,只要他們聽從大人指令,卻沒有讓他們自己思考判斷,做出決定,扛起責任。你要孩子如何成為一個獨立思考,自我負責的成人?
這是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,我們幫孩子決定了一切,那麼我們也讓孩子逃避了他們自身該負的責任。
自由其實是辛苦的,它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。而依循他人的規畫是輕鬆的,只需依章辦事。我們常為了輕鬆度日,逃避責任,而將選擇的權力交由他人決定(選校選系選工作選議員市長總統甚至選男女朋友……)。然而你如何能確信他人的選擇對你而言是正確的?即使他是你的父母親友師長。

題外話:
片裡有個教授寫了個程式,可以判讀出網評的真假,我對這點極感興趣,它是如何辦到的?這其實結合了羅輯判斷與程式設計,是個值得另行探討的議題。
暫時先摘錄其結論,他發覺假網評常會以第一人稱撰寫,並以敘述故事的手法呈現,因為撰文者並未有過真實的體驗,只好用編故事的方式來寫作。
而真實的網評,它只是在陳述當事者的經驗。
然而有趣的是,引言人分享了他開咖啡店的經驗,從開店的整修咖啡豆的選擇都一一撰文上網分享。其實在台灣,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文創經營者,反倒以「故事性」做為吸客的手段,手工醬油、百年老店、阿嬤手藝、棄醫務農……。其中的真假又該如何判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