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學原理》
利用藍芽喇叭的聲音振動薄膜,使薄膜上的小保麗龍球彈起,具體展現音波的振動情形。
《實作-實驗器材》
在透明杯中放入大小約1mm左右的保麗龍球,用保鮮膜封住杯口,並用透明膠帶黏在杯側。
將藍芽喇叭放到紙杯中,可集中聲音,加大共鳴。
將透明杯放到紙杯開口上,播放音樂即可看到保麗龍球的振動情形。
後續實作時,發現家中的保鮮膜會黏住保麗龍球,故改用氣球薄膜,效果亦不錯,且因毋需再使用膠帶固定,且底色鮮明,可更清楚地觀察到保麗龍球的振動情形。
而透明塑膠杯部分,則改用點心罐,不使用時,可用原來的蓋子收納,避免保鮮膜或氣球破裂,較好保存。
《參考資料》
感謝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科學學習中心」及「台中市自然領域輔導團」提供教具教學研習。
《進階討論-克拉尼板(Chladni plate)實驗》
主要裝置是音頻產生器與一塊板子,另外還要一些些沙。當改變不同頻率時,板子上波的形狀會改變,在特定頻率,恰好能形成二維的駐波,因此產生了靜止的波節(沙子聚集處)與波腹(沒有沙子的地方),如此一來,創造出美麗的幾何圖案。
資料來源:Kiwi的物理教室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vJAgrUBF4w&t=0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