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285
:::
windelf - 教學札記 | 2013-09-11 | 點閱數: 620

之前在《關於教學上的省思》提到: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在培育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」,那是個人心中對學生的理想,然而在現實情境中,大部分卻非如此。

在教育現場上,對於有些早己被家長提前趕上跑道,又或被安親班、補習班強制填鴨教育的小孩,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已從主動改為被動,這時再談自主學習,未免過於空泛,所以在實際教學上,有些學生,我還是會使用強迫學習,由老師來設定標準,之後再慢慢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態度(詳見《國語教學說明》《數學教學說明》)。

但不可諱言的是,還是有少數人積習已深,亦或個性鬆散,若放任其「自主學習」,我想到頭來損失的還是學生本身。不可否認,適當的壓力的確可以督促一個人向前邁進。只是究竟多大的壓力才算是適當,我想這正是教學的藝術,亦是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一。

這 也是為何我在求學期間曾一度十分欣賞人本教育,然而在實際踏入教學現場後,卻覺得它並未全面考量孩子的特質、家庭背景等種種內外在因素。當我們在為一些理 念學校如華德福、森林小學等的學生表現讚嘆不己時,是否應該去分析考量一下那些學生的人格特質、家庭背景、甚至其家長的社經地位?而後再來討論其孩子的學 習成效。

回到主題,個人以為「自主學習」最後還是得要 「因材施教」,自主性高的孩子,便給予較大的空間;還未養成此態度的孩子,協助他發現屬於他的道路;而缺乏動力的孩子,則需施以外力,至少達到一定的學習 成果。不要說這樣會影響他的學習意願,正因他原本的學習動機過於薄弱,才需要他人的介入。我不知道他何時會覺悟到「學習是自己的事」。然而我不想看到當他 領會到這點時,卻因自身能力太差,而追悔不己。

這時可看到兩派家長的意見,一個是放任孩子,隨他高興,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都 ok ,美其名叫快樂學習;一個是才藝補習不斷,行程表從早到晚,從週一到週日,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。當然以上只是極端而片面的論述,我真正想說的是,你們講的都對,但是我們究竟清不清楚,我們的孩子倒底適合哪一套作法,這才是重點。

而怎樣才能知道孩子究竟是個怎樣的小孩,其實這個問題十分簡單,只要你每天花點時間,陪著你的小孩一起活動,聊天也好,散步也行,運動也不賴(看電視例外),你自然而然會知道你的孩子是個怎樣的孩子。怎樣的學習適合你的孩子,這個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