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285
:::
windelf - 逢甲記事 | 2015-04-02 | 點閱數: 813

本研究主要在了解台中市自由學區學生家長,對教育選擇權的了解、選擇學校的動機、資訊來源與決定歷程、滿意度,分為四大點進行討論:

一、自由學區學生家長對教育選擇權的認知與期待

(一)家長不知何謂教育選擇權

教育選擇權,係指國民小學教育階段,家長根據其內在需求與感受,以實際行動自由選擇符合其子女性向、興趣與需求的學校就讀之行為。然而對於本研究的參與者而言,當研究提問其是否有聽過「家長選擇權」時,他們均直接回應未聽過該名詞。

老師你那第一個問題,家長教育選權我是不知道啦。( A1Q1-1/1 )

但是基於對孩子教育的用心,家長卻不約而同地做出這樣的選擇。

家長可不可以有教育選擇權,坦白講啦,如果家長真的可以選的話,我認為是應該有的。( A1Q1-1/2-3 )

故可知教育選擇權之必要性及重要性。而研究參與者不知而行的現象,亦顯現國內教育選擇權施行的現況,仍屬於小眾的行為。

(二)肯定及支持家長教育選擇權

在研究者解釋教育選擇權的定義後,研究參與者的反應均認為家長應有此權利。 A 家長以為,需針對學校的特色,來選擇適合孩子就讀的學校。

我覺得這是必須建立在每一個學校都應該有它的一個經營特色。然後這些家長,他們可以自己去看說……,你想要讓你的孩子,去選擇怎樣一個學校。( A1Q1-1/3-5 )

然而 A 家長亦認為大部分的公立學校,較沒有一個清楚明確的主題及特色。故影響他對學區制內學校的就讀意願,轉而選擇其他非學區制的學校類型。

在台灣,這種體制內的學校,好像沒有,除非像私小,我覺得它們要經營的重點,像是慎齋小學,他們可能重點在品德教育方面。( A1Q1-1/6-8 )

(三)主張家長教育選擇權包含選擇教師

針對是否可選擇老師之議題, A 家長贊成學校方面亦需選擇合適的老師。

可不可以選擇老師哦,如果可以的話,我也是覺得應該要選擇老師。……學校應該可以要求行政人員應該到位到什麼樣的程度……你如何去選擇這樣的老師,來幫你執行你的目標,所以我覺得,選擇老師,比選擇學校更重要。( A2Q1-2/1-5 )

然而 B 家長表示這部分在現行的教師介聘制度上,較難作到。故仍以選擇學校為其重點。

山上不能選擇老師,山下一樣也是不行。與其如此,不如在熟悉的環境,老師雖然不 ok ,可是環境 ok ,那如果我把他轉走,老師我也不了解,環境我也不了解那就全去了。( B7Q1-2/12-13 )

(四)依家長自身的教育理念來選擇學校

在選擇學校上時,私立學校因與其教育理念不合,故不予考慮。如 B 家長認為私立學校管理嚴格,階級意識濃厚。

私立學校的話,雖然他們管學生很嚴,可是我覺得都是錢啦,你進去都是錢,那種金錢、階級,我覺得可能孩子進去,看到大家都有錢,是怎麼享受的,我的感覺是這樣子啦,所以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去念私立小學。

至於其他理念學校的合適與否, C 家長則受到朋友的意見影響,未予考慮。

XX 媽媽他有提到說,他們小孩幼稚園都念華德福,他們是混齡教學,才發現說他們有大欺小的問題……以現在來說,大概算是霸凌吧。( C9Q1-2/1-4 )

綜上所述,可發現其教育理念均十分明確,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,故對孩子的受教環境有所要求,因此產生了選擇學校之行為。

二、自由學區學生家長選擇就讀的動機與考量因素

(一)班級人數少,小孩較受重視及照顧

研究參與者大多以為,班級人數少,教師對孩子的照顧及關心較多,不易受到忽視。而孩子亦能有較大的舞台得以自由發揮,有助其人格發展。
A 家長因為小孩的人格特質,故希望得到老師較多的照顧。

OO 的 EQ 不是很高,我覺得他從小那個個性老是酷酷的,那我覺得他如果是到一般的學區去的話,一個班級至少都 30 個以上,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被忽略掉。( A3Q3-2/1-7 )

B 媽媽則以為小班級裡,老師較易照顧到每個學生,而非制式化管理。

從他們小時候,我就是讓他們讀那種人比較少,然後老師可以比較容易照顧的學校。因為我不是很喜歡那種人數很多,怎麼講,就是感覺很注重紀律跟規矩的學校。( B1Q2-2/8-11 )

B 家長認為學生人數少,老師較可針對個別狀況加以照顧,並有助於學生人格的整體發展。

學校人很多很多,一班三四十人,然後老師其實都不認識,就只認識那幾個孩子,就表現特別好,跟表現特別差。每個孩子好像被數字化了……可是在小學校裡面,可能老師浮現的是,哦,這個小孩子的樣子、整體。所以我比較希望他有一個可以讓他的人格、自我可以比較容易去發展的地方。我的要求只是這樣子而已!( B2Q2-2/26-30 )

C 家長則是覺得大班制的秩序較差,小班級的氣氛較好。

我有去○○國小當志工啊,去他們教室講故事,就會發現他們的教室很擁擠,然後老師常常為了要維持秩序的問題,而大發脾氣,就是要控制秩序是個很大的問題。所以會覺得在小學校的環境會比較好。( C3Q2-2/2-8 )
所以我就說,在小學校的好處,就是學習老師比較兼顧的到。( C8Q2-2/1310-14 )

(二)小學校的限制及框架較少

家長認為,由於學校班級數少,學生每個人所分配到的資源及空間較一般學校多。而孩子的活動空間及舞台也較大,有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。

學區內班級學生數多,資源或許看起來是很多,但平均處理到孩子身上去,我覺得資源是不夠的……,因為資源、設備不足,可能孩子就會被限制住了,所以他的興趣就會降低了。( A5Q2-3/2-8 )

有一些就是覺得說來這邊的空間比較大,孩子的舞台也會比較大,在別的地方可能沒有表現的機會,但是在這邊,人少,相對的表現的機會就多了。( B7Q2-2/2-4 )

(三)喜愛親近大自然的環境

對 A 家長而言,親近大自然的環境亦是他所關注的重點。她以為一個親近大自然的環境,有助於孩子人格的成長。

當初為什麼會去選擇逢甲,其實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在山裡面的學校,它在大自然裡。( A5Q2-2/1-2 )
我覺得唸書是一輩子的,小學成績好不見得以後就一定會很好,那我是覺得說,其實一個人成長裡面很重要的是一個人格的教育,人格我覺得是應該要接觸大自然,這是最重要的。( A3Q3-2/6-8 )
那樣的一個學習環境,其實對孩子來講是潛移默化,這個一時之間你是看不到的,孩子在這自然中學習……他是用他的眼睛在做觀察,那是很自然的東西。…將來他成年以後工作上面的文化、創意啦!或者是他有很多的想法,其實那些經驗都是來自於小時候,在自然當中學習到的。( A5Q2-2/1-7 )

綜上所述,研究參與者剛開始選擇就讀的動機,大多是因為小班制,孩子可得到的照顧及資源較多,以及被學校所在的環境所吸引。

三、自由學區學生家長獲得學校資訊方法與作決定的歷程

(一)家長教育選擇的資訊來源為何?

1.家長自身的與趣
研究中發現, A 家長因自身的興趣,直接接觸到學校。

我們都喜歡大自然,因為我是鄉下孩子,所以我們孩子在小的時候,我們都常常帶孩子到大自然去,晃到了大坑裡面,原來這裡也有一所學校,所以我們就會進去看,我們覺得那個環境還不錯。( A7Q3-2/9-11 )

2.相關教育團體的介紹
A 家長會從其他教育團體中取得訊息,並與自身經驗做比較。

嗯…我有接觸人本基金會,孩子在小的時候,我曾經花了一段很長的時間,去上過人本教育的課程,其中呢,他其實有提到逢甲國小。( A7Q3-3/2-5 )

3.親朋好友的介紹
B 跟 C 家長則經由熟人的介紹,實地參訪後,才作決定。

我完全信任我們幼稚園園長,他跟我說很好,好,那我就來看,那個環境我覺得很 ok ,小朋友就來讀了。( B1Q3-3/18-20 )

我聽說勤益那裡的老師,很多小朋友都讀逢甲。( C1Q3-3/14-15 )

4.學校人員的說明
本研究中 A 家長曾與學校相關人員接觸。

我去的時候,有一次剛好 OOO 老師在!那我有這樣跟她聊天過,她一直跟我提到說這個學校很小,小歸小,可是呢,學生都會被照顧得到。( A7Q3-2/3-6 )

從上述資訊來源中可得知,本研究參與者大都由熟人間得知該資訊,並實地到校參觀後,才作出決定。

(二)家長進行教育選擇時如何做決定?

1.母親較注意
在文獻討論中,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由母親作出決定。此部分與本研究參與者的結果相類似。然而研究參與者在決定時,大都會與父親討論,而父親較少表達意見,故最後由母親作出最後的決定。

我有提說,要不要讓孩子讀這裡,那時候我先生剛好在外商公司,那時候就是跑外面的比較多,所以我就跟我先生提到說,這個環境看起來還不錯啦!( A8Q3-2/4-6 )

我先生是比較傳統的人,他沒有想到那麼多,可是我跟他講的話,他會聽的進去,他會覺得我這樣子講的對,所以就照著我的話去作,我當然會跟他講,可是好像是以我的想法為主在帶小孩子。( B3Q3-2/8-11 )

2.徵詢孩子的意見
本研究參與者,在決策過程,均會與孩子討論,並為他們做心理建設,以及詢問其意見。而孩子亦有其同儕團體,會因其同伴的想法及態度作出決定。

問過孩子啊!孩子是 OK 的,也喜歡的,當然我們有先幫他畫大餅給他看啦!你在這裡可以結交到什麼樣的朋友,他其實是 OK 的。( A8Q3-2/2-3 )

從訪談中,亦可發現,該年紀的孩子大都會受同儕的影響,如 B 跟 C 家長的孩子。

有帶他們來看過環境,有問。不過好像他們也是基於相信之前園長的小孩的經驗,哦,這邊好像不錯,也沒有抗拒啦!( B3Q3-2/21-23 )

有問過孩子 那因為他跟 OO 非常要好,所以 OO 去,他會想一起去。( C2Q3-2/1-2 )

綜上所述,家長均會與孩子共同討論,並受孩子同儕團體的想法影響,而母親仍是決策過程中的主要決策者。

四、自由學區學生家長教育選擇後的滿意度

(一)課程設計

1.課業競爭力不足
在一般課程上,家長覺得競爭力不足。一方面是家長本身較不在意,一方面是學生人數少的關係。

我們不是很重視、不是很在意,所以我們會覺得說,就學習上來講,我發覺還是有差別的,那這最大的原因,應該是來自於競爭力不夠,這是事實啦。( A9Q4-2/4-8 )

2.重視戶外及運動等特色課程
在戶外課程的設計,是研究參與者十分重視的一點。如 A 家長以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。

你如果說就其他各科主科的那些,我覺得都差不多。可是其他像是社團,我一定要提一下……逢甲那邊有很多像彩虹媽媽啦,他們其實都很有心。……那這些社團活動其實對孩子,除了學業上面,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,我覺得這很重要。( A9Q4-2/9-11 )

而課程結合大自然的環境資源,深受 B 家長的喜愛。

我希望小孩子可以接觸一些除了課業以外的東西,像爬山,對身體健康很好啊,……還有去溪裡面抓蝌蚪還是抓什麼東西的……他們可以去做那種好像山裡面的課程,我覺得與其在課本裡面看,不如說你就帶小孩子去外面看,我覺得這一點是我比較印象深刻的。( B5Q4-2/9-15 )

(二)師資素質

1.導師安排很重要
研究參與者在小孩入學後,十分重視所遇到的老師,尤其是導師的好壞,會影響其是否繼續就讀的意願。對 A 家長而言,他以為學生剛入學時的導師安排對其影響極大。

我覺得給這樣年長的老師來教,在小一小二的時候,我覺得這是有好處的,因為一個比較有經驗、比較老到的老師,我覺得是很 OK 的。( A3Q4/3-8 )

我覺得導師是最重要的,不管遇到什麼科任都沒關係……但是導師就是真的非常重要,我覺得導師是會影響我們要不要轉學的一個關鍵。( C7Q4/2-5 )

B 家長並認為老師的重要性遠大於硬體設備。

我覺得學校,設備是硬的,人是軟的,那如果我們硬體再好,可是人無法讓小孩感覺到那種教育的感覺的話,我覺得設備再好都沒有用啦。那有時候其實是老師,要老師有心,設備再不好,孩子還是一樣學的到東西。( B2Q2-3/15-17 )

2.小校教師較缺乏動力
B 家長以為小學校的教師較缺乏動力,影響其滿意度。

逢甲國小的老師,其實有一部分的老師還滿混的,因為這個學校對老師的要求,並不是那麼高,所以老師對自己的要求,也沒有很高。像學校好像沒有淘汰的機制哦,同事壓力也不大,所以混的老師就很混,然後認真的老師就很認真。我覺得這一點比較,比較讓我不滿意。( B4Q4/2-5 )

(三)學校氣氛:人情味濃,同儕情感密切

研究參與者對於學校氣氛的營造,持正向肯定的看法,均覺得小學校人情味濃。是家長選擇時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
這個環境對小朋友很友善……那時候的校長,他對小朋友就是很像阿媽一樣,每一個小朋友,他都叫的出名字。然後連還沒有入學的妹妹也叫的出來,所以那種感覺就很親切,會讓我感動啦!( B2Q2-3/5-12 )

A 家長並認為學生人數少,全校一同參與,營造出大家庭的感覺,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品格上的學習。

像它爬山它是全校大家一起去,所有的運動,體育活動也都是一齊去。他們從小一到小六,他們跟同學,以及跟不同年紀的學弟妹們的這種互動,這是學區內的孩子所無法學習到的。我覺得逢甲的孩子會比較開朗,比較快樂,是因為他們接觸到不同班級,以及不同年齡層的孩子,`我覺得有這種長幼有序,這種尊重,對孩子來講,這是一種品格上的學習,我覺得很好。( A9Q4-2/12-17 )

而不同年級間學生的情感也十分緊密。

其實學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,就是爬山六年級要帶一年級的,五年級要帶二年級…。所以六年級那時候畢業的時候,他們都還哭了!( B9Q4-3/30-34 )

(四)校長理念得到家長認同

前任校長當時的治學理念「溫馨」、「快樂」,受到研究參與者的讚同,並認為是選擇學校時很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。

那時候學校的定位就是「溫馨」、「快樂」,我覺得在這兩個地方真的作的很好。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,我從山下走上來,小朋友遇到我,阿姨再見,阿姨再見!我不認識他們,可是他們看到家長就會打招呼,就感覺這個學校的小朋友好友善。然後我進到校園裡面,校長也超級友善的,那整個氣氛整個感覺就是很溫馨很溫暖。( B5Q4-3/2-7 )

我們那時候去我覺得很好,因為校長他把下課鐘聲改成電影「真善美」那首小白花,那個音樂,又在那種群山環抱裡,然後又看到那個小鳥在飛,感覺就很溫馨很快樂。然後小朋友一下課就在外面玩,放學都不想走,都想留在那裡玩,那時候感覺就很好。( C5Q4-3/7-10 )

(五)孩子快樂均被家長所認同

研究參與者均對自己的孩子六年的就讀經驗抱持正向的看法。 A 家長自覺這樣的學習環境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。

其實 OO 在這個學校裡,我覺得,第一,他找到了自信,還有,他也找到了一些同儕,我覺得 OO 和這些同學他們其實還滿有一些革命情感存在,那是他快樂的童年,很好!( A8Q4/9-10 )

B 家長也以為同儕之間情感連結緊密。

在這樣的環境,他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,都是同學在一起,所以你愈到高年級,他們同學之間的連結,那種緊密性愈來愈強,那種向心力很大,然後他們好像建立了很強的那種同學愛,我覺得這個對他們的人生,也算是種收獲。( B38Q4/2-4 )
至少這六年他們都過的很開心的,然後,有交到一些很要好很要好的朋友,對他們來講,好像還滿值得的。( B128Q4/6-7 )

C 家長並提及與其他親戚的孩子相比,孩子快樂許多。

因為我們家其他小朋友都是讀OO國小的,他們都是每天早自習都要常常小考啊,他們都是課業為優先啦,那他們的小朋友都很羨慕我們小朋友讀逢甲國小,然後我們也覺得很好。( C7Q4/4-6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