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windelf - 行政瑣記 | 2015-06-11 | 點閱數: 783

來到逢甲國小也三年了,為何今年想提調動,對外的講法都是壓力大。

接了一年的訓導,深深覺得跟原本預想的不同,原以為行政可以從較全面的角度來審視校務的運作,但接了近一年,個人身兼生教、訓育、體育、衛生四組,再外加資訊業務,總感覺有參加不完的會議研習,製作不完的成果報告,辦理不完的宣導活動。(註一:個人行政工作表)
在這麼密集的行程中,首先面對的就是個人因外出開會而延伸出來的代課課程問題。教育局的會議規畫很好,各組開會時間固定於某日,以利學校排課。但對小學校而言,便會出現我這樣的問題:周一開訓育會議、周二生教、周三資訊、周四體育、周五衛生,算算五組剛好排滿一週。
當老師大都在外頭開會時,常常這周上完,下次見面己隔了數周,學生的課程進度定然會受到影響。

至於原先個人有興趣的種種計畫,如單車課程的設計、解說員的培訓、資訊融入教學的規畫等……,根本沒有心力處理。這與我之前的期望有很大的落差,感覺上我只是一直在應付上級的要求,產出一堆無意義的報表。而在教學上卻無法實現個人的想法。

行政的時間調配,可以說是自由,可以說是身不由己。平均每周總有1-2次的研習及會議;日常工作中不斷填報的表單、繳交的成果,感覺只是在做表面工夫,工作毫無意義;訓導業務與學生安全息息相關,個人總覺得心理壓力極大;資訊業務力不從心,永遠感到能力不足……。

然而老實說壓力大只是個藉口。誰工作沒壓力的,拿這個當藉口,實在很不好意思。不過之前問過有沒有人想跟我換職位的,全校老師也沒半個人想,這麼說來倒也不算是我個人耐壓性差吧。

那倒底為何想走?

實在是有些人有些事,真的看不下去,亦無法忍受。其中個人最在意的是「工作分配不均」!

逢甲國小是個小學校,然而教育局並不因學校小而分派的工作就少,因此比起其他學校,每個人所分配到的行政業務也多了許多。
小學校僅僅十位老師,行政工作繁雜,大伙都知道,若是大家能一起努力,分工合作,共同分擔,倒也無法可說。可是一旦有人不做事,推卸工作,其他人的負擔勢必加重許多,你要我心中沒有怨言,那是不可能的。

---以下案例舉證,深怕有誹謗之嫌,恕刪十萬字!---

《論語˙季氏》提到「有國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」。
孔子認為,治國的道理,不在於國家是否富足或貧困,而在於其分配是否平均合理。
身處教育圈,亦覺如是,不怕事情多,就怕事情分配不均。大家都領一樣的薪水,為什麼有人的工作量就是比別人少。
此時則可見管理的手段如何,若能安撫好人心,適時給予鼓勵肯定支持,那麼工作自可順利推行。但若該出面解決的人不但不出面,反倒幫忙遮掩,因為他不會處理,所以就不派給他工作;因為他做不好,就分給其他人做。那麼其他會做事、肯做事的人心中又作何他想?活該自認倒楣嗎?

---------

最近聽到的一個小道消息,原本是想置之不理的,但是放在心中卻愈來愈火大,都快變內傷了,不得不一吐為快!

它校有個老師還有幾年就要退休,向我詢問道我們學校情況如何,因他聽聞我們學校很涼,可以調來啦。
乍聽到這個消息,心情極為火大,不想去揣測到底是誰放出這樣的訊息,只是訝異究竟是怎樣的人會覺得逢甲國小很涼?

不敢說自己教學如何,至少我很認真嚴肅的看待它,希望能把它當成「志業」而非「職業」。
而在這七年的教學生涯中,也一直遇到這樣的同仁先輩,給予我極大的指導與協助。
在這兒定要一提我的實習輔導老師「怡芬老師」,她真的讓我看到一位人師可以給予學生多大的幫助。
所以當我聽到這個消息,竟有人對教育工作只考慮繁重輕鬆與否,我真的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!

在逢甲國小一待三年,你說我對它沒感情那是假的,真要覺得累,第一年文心開缺我早跑了,不用等到現在。
可是我覺得逢甲國小那時有給我自由發展的空間,並提供充沛的資源。
花了一整個寒假把學校網頁整個換掉,很累,但是很爽!
覺得舊LOGO不夠好看,順道改了,沒人有意見,很累,但是很爽!
自找麻煩架了校園部落格跟電子相本,看到我們班從小一到小六的全班生活照全掛在網上,很累,但是很爽!

可是現在聽到有人自個兒覺得這兒輕鬆,還拉人來,我不曉得他是什麼意思,
但是我真的很火大!
你要我把這口氣吞下去,對不起,我做不到!

---------

話說回來,「工作分配不均」其實在每個職場都會發生,世事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。前兩年我也是累到不行,但是有賴炫光校長的支持、詹主任洪老師還有其他同事的相挺,最重要的還是自個兒班上家長的大力協助,使我覺得這樣的付出是有價值的。

然而第三年的行政經歷,卻讓我受挫許多。

之前為了花博的事,曾有家長這麼對我說:「義哲老師你還太嫩了,就這樣,你跟我們班家長道個歉,我們就不追究了。」
OOXX的,我真的太嫩了,我知道社會除了黑白,其實還有灰色地帶,處理的好叫雙贏,處理的不好你活該倒楣。
我不氣那個家長,我氣的是原本說好會支持你、幫你說明的人,最後卻跑掉了。

教了七年書,我還是很白目的以為,在教育上,有些事情,黑就是黑,白就是白,沒有那種灰色地帶。

然而這一年的行政經歷,讓我看到許多不公之處,對於不做事的人百般容忍,對於認真做事的人隨意壓榨;職課務安排不重專業,不在意學生安全,只管有無交情;活動設計只重表面功夫,不重學生合適與否。再再令人心寒之後感到意冷。

之前在報紙社論上看到一句話:「如果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懲罰,那麼就等於是在鼓勵人們違法。」或許事情沒這麼嚴重,然而對於認真做事的人,這真的是很大的打擊。當我們試圖為這些人遮掩過錯時,是否想過這樣作其實是在傷害那些認真做事的人?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。

註一:個人行政工作表
訓育:社團活動、課後照顧、育樂營、幼童軍領隊、畢業典禮籌備……。
生教:校園安全,導護工作、管理體育器材室、遊戲設備、門禁管理、運動遊戲器材檢查……。
體育:游泳教學招標事宜、學生體適能登入、運動會籌備、音樂會籌備……。
衛生:環境綠美化、環境衛生、學童保健……。
資訊:資訊教育、網路管理、電腦教室管理、資安通報、學校網頁更新、數位教學資源網上傳……。
各項專案:青春專案、春暉專案、健康促進學校議題計畫、暑假育樂營成果填報、幼童軍木章訓……。
各項宣導:營養、愛滋、反毒、防災、國防、交安、法治、品德……。

---------

2015/06/21後記

寫下過去是為了遺忘
-《歲時紀》p154/林文義-


前陣子聽完王政忠老師的演講,讓人感到熱血沸騰。同是小學校,他克服偏鄉教育的問題,找出很棒的解決之道。在敬佩之餘,我卻回想起那時離開逢甲國小的心情,難受依舊。
找出四年前的日記,回頭審視那時所寫下的感受,現在看來像是個小魯因為輸給了體制而逃跑了,卻又不甘心地在那兒放空話。
面對問題,政忠老師選擇正面處理,而我卻是離開逃避。
四年後貼出這篇文章,不是要去翻舊帳,怪罪他人抱怨體制。而是要告訴自己,該放下了,向前走了。
文中有些內容,抱怨了當下對某些人事的不滿,更多的是對體制的失望。為了避免對人的評判引起紛爭,後來仍一一刪除,其實心中亦有所不滿,明明是你們作錯事,為何我還要小心翼翼地選詞用字,裁剪內容,深怕損害他人名譽甚至吃上公然毀謗的官司。雖說「對於可受公評之事,而為適當之評論者」無罪,但這之間的分寸拿捏實在難為,我也還沒膽大到那兒,又不是來惹事生非的,故幾經思量,仍拿掉部分對人物的敘述,重點在於省思整個教育體制的問題。

書寫不是害怕失憶,而是必須磊落、光明地留予生命印證。
-《歲時紀》p192/林文義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