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,人生記憶中最璀璨鮮明的時光。
高一,剛從聯考解脫,暫別念書的壓力,整個人似是被解放的野獸,開始新的生活,聯誼、社團、同伴出遊……,在在吸引了我。
也許是之前管的太嚴了,上高中後,爸媽的管教方式開放了,然而不熟悉這樣方式的我,反而玩過了頭。成績開始慢慢地下滑,名次漸漸地從二十、三十、四十往下掉。
所以現在我會覺得,如果失敗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過程,那麼早跌倒也沒啥不好的,至少你還有足夠的體力及時間重新開始。
聯考前三個月,為了準備聯考,決定搬出去外面住,跟家裡講好獨自一人住在學校旁的宿舍,感覺每天好像行屍走肉。但事實証明,我還是沒有足夠的毅力去撐過聯考這個關卡。
其實那時住的是兩人一間的宿舍,還有位室友是八班的前三名,可是他常會看著英文還有化學課本,看到笑出來,讓人覺得很毛骨悚然。我實在無法理解,那倒底有啥好笑的?
那時常常一個人半夜遊蕩在一中街上,看著網咖裡的人們連線對戰,或是對著「新人類」裡的電動機台發呆。直到兩三點受不了才回宿舍睡覺。
一直覺得那段時光是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。
考試時印象極深的是考英文時,整整睡了一堂課。
最後放榜,英文零分,總分二百多。
填志願時翻開厚厚一本志願表,竟不知該如何下手,考慮了好久,最後選擇某個課程看起來還算吸引我的科系。
沒想到錄取時沒發現,我所選的課程大多是攝影組的,然而因考試類別的關係,念的卻是印製組,這是那時我一直想不透的事,為何一個科系會有文組跟理組兩個組別?
高中生涯,有些事沒做,令人感到惋惜。沒有交到女朋友、沒有打排球、沒有練體能……,還有最重要的,沒有把書念好。
曾經掙扎要不要重考大學,不過那時的我實在沒那種決心。
大學前幾年,一直在想,如果高二當時留級一年是不是會更好,把該打好的基礎確實的打好。
甚至如果當時留在衛道直升呢?
猶記國中那時一直想著,為什麼要念書?念書有什麼用?人生是不是還有其他事可以做?
其實現在回過頭看看那時的問題,若是不要想太多,是否又有不同的光景。
可當時就是沉溺在那裡頭,無以自拔。
而大學四年,又是另一番體悟,之間的過程留待後敘。總之那時走走停停,迂迴曲折,人生的道路又再度轉向另一個不可知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