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windelf - 行政瑣記 | 2016-01-10 | 點閱數: 459

原始資料2010/0927《現代經營學》補充講義心得

今年小一入學人數較去年減了二萬一千多人,國一新生則大減二萬七千多人,各縣市大多以「縮班裁校」之方式因應少子化的問題。

以都會區而言,減班是最快最方便的應對方式,然而隨之產生的問題便是超額教師的問題,教師在工作不穩定的壓力下,教學品質必然會有所影響。

加上目前各校均先保留5至10%的教師名額,改由代課教師補足人力,其教學品質亦有待考驗。

而報導中有人提出「擴大學區」,讓家長自由選擇,汰弱擇強。其實個人以為,如此一來,易形成學區內排名,恐造成校際間緊張,影響正常教學。家長亦仍會以升學作優先選擇。且學區畫分關係學生上學距離,學區調整實施困難度高。

而對偏遠地區而言,少子化問題更為嚴重,除了減班之外,更有可能遇到裁校的問題。於是在報導中,可看到小校應變方式有下列幾點:

  • 閒置校舍出租
  • 跨校聯盟
  • 遊學圈-潭區五校遊學圈/南投縣
  • 發展自有特色-觀星/和平鄉自由國小,咖啡教室/屏東縣佳佐國小
  • 提供住宿照顧-高雄縣寶山國小

而對學生而言,小學校一對一「家教式」教學,看似獨享教育資源,但很多孩子卻是深感獨,期待有「競爭」對手。且對偏遠地區的教育,不能完全以「成本」考量,國家反而應該給偏遠地區的孩童投入更多的協助。


《關於少子化的應變措施》
1立即性-降低班級人數
好處是不需增加人事費用,可立即解決超額教師問題,並提升教學品質。
2長遠性-提升教師配置
可提升教學品質,提供更多的教師名額,灌注新血。然而所需人事費用較高,經費取得不易。

最後以本人服務的學校為例,逢甲國小位於台中市大坑山區,並無學區劃分,在地學童僅有1位,外地就學有93位。而個人以為本校可供發展的項目如下:


《既定課程》
自然生態
資訊教學
Ps:網路呈現


《特色課程》
爬山健行-大坑步道(可培養導覽員)
         鳶嘴山
單車運動-神雅潭自行車道
         后豐/東豐自行車道
         畢業旅行-環島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