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windelf - 行政瑣記 | 2016-01-13 | 點閱數: 467

原始資料2010/ 1108《現代經營學》課堂心得-碩1林義哲

今天所長請到了台中縣教育處王銘煜處長,來為我們說明台中縣市合併後的教育願景。

首先處長先從整個組織結構談起,合併後,將從原先教育處的層級提高至「教育局」。原本的二處十科合併後,改為八科,主要影響在上層的人事編制,而對於基層的人事變動影響較小。且二縣市己有共識,在關於學校教育方面,一切從高從優,如每班教人數編制、行政人員編制等……,均優先採用較高標準的方案。且大部分的法條規定,大都己定案,相信在年底大選後,合併的工作可以順利進行。

而同學亦提到幾點,如合併後,關於學校名稱重疊部分,可能採行政區+學校名稱,以避免更名手續過於繁瑣,而在教師超額的處理上,原則上應仍先分開辦理,以避免爭議。
而後處長為我們簡介一下新台中教育願景:

  • 建構高品質安全友善校園
  • 加強國際服務教育,建立學生全方位人文、科技世界觀
  • 結合中都國民教育及高等教育,培育與世界接軌的能力
  • 城鄉教育資源交流,融合城鄉差異。

他提及:「教育是按步就班的事業」,應先從基礎做起,打好基礎,再來談如何加深加廣。就像接下來所介紹的主題「城鄉落差關懷」:

一、城鄉差異現象

  • 偏遠地區的人事問題(編制):雖然人員少,但該有的行政工作卻一個也沒少,造成教師工作上的負擔,無法專注於教學。
  • 偏遠地區的硬體問題:台中縣目前仍有少部分學校尚未有禮堂、活動中心等設施。
  • 小型學校同儕競爭力問題:學生人數少,自然對學習態度有所影響,需要教師採用不用的教學方式來應對。

二、融合差異的思考

  • 外加的師資編制:如2688人力教師的支援。
  • 因地制宜的硬體設施:依學校狀況來設計。
  • 特色學校:配合週遭社區資源,發展學校特色。

就目前而言,全台中縣目前班級數未滿12班的學校共有13間,大都是偏遠地區,目前大都改成自由學區制,計有,大安、達觀、梨山平等,博愛、白冷、和平等……。如何留住老師,留住學生,發展出在地的特色,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。

而個人以為,偏遠地區的學校,其危機其實也是轉機,其環境雖遠離都市,多所不便,但相對的,亦保留了許多自然生態景觀,且班級人數少,教師亦可以專題報告形式,帶領學生學習,若能多加留意社區週遭的生態人文資源,結合課程與教學,甚或邀請專家學者,退休教師,一同投入經營,相信必有另一番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