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始資料2010/ 1220《現代經營學》課堂心得-碩1林義哲
關於這次的學校參訪,個人以為有許多的地方有待改進。
一是時間安排上,在辦理出遊活動時,車輛的安排及集合動線是十分重要的。出發前,因大家各自出發,故應先確認大家是否確實了解路線。且我應事先抵達學校,負責接待。並為校長及參訪同學相互介紹。下午出發至「心之芳庭」也是,有同學轉錯路,故亦應由發起人帶路,才不會有脫隊的情形發生。
第二,在學校參訪的路線上,個人以為,從門口進來之後,先介紹大體環境,再從舊大樓二樓開始,帶至視聽教室聽取簡報。而後看二樓的班級教室,介紹六角形教室及資訊設備。再看三樓的太陽能設備。之後有空可帶至操場上走走,再回至舊校舍一樓,隨處可看到小朋友的作品成果。
最後在簡報內容上,基本架構是修改自97年校務評鑑的簡報資料。然而有趣的是,同樣一筆資料數值,其實可以有不同的解讀。以下則從下列幾點分述本校的經營特色。
教師身兼數職,必須精簡作業流程。
做比說重要,儘量減少或合併開會時間。
充分利用午餐以及朝會時間進行溝通。
充分利用資訊化設備。
行政職權劃分灰色地帶的溝通。
雞婆的人很重要。
校外的資源
以課程領導為主
學校位處大坑山中,四周綠樹環繞,環境清幽,學生容易親近大自然,足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。
本校學區附近自然資源豐富,大坑風景區又是大台中地區的後花園,對於號稱森林小學的逢甲國小來說,這是其他學校無法取得的教學資源,也是家長心目中的寶庫。
本校學生人數在100人以下,班級人數不超過20人,師生互動頻繁,是吸引學生遠道就讀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逢甲國小提供一處另類小學給嚮往大自然、追求快樂學習的學生學習的選擇,這是台中市的一項特色,也是教育界一項創舉。
本校社區居民已經非常稀少,學生來源都是家長慕名而帶自己的孩子入學,人數上較不易掌握,對本校的經營上形成一定的壓力。
學校位於大坑北坑巷,學區並無大眾運輸工具經過,學生就學必須靠家長親自接送,家長如果沒有過人的毅力,實無法連續接送六年。
本校只有六班,教師員額編制只有十一人,但是學校的行政業務和大型學校並無不同,人力的調配上顯得不足,每位老師都必須兼任幾項行政業務,平日除了教學以外,對外的開會及研習占去大部分的時間,是否能增加人力配置是逢甲國小經營上迫切需要的。
本校雖然為小型的學校,但是學校的一般性工作一樣不少,只配置一名工友,在工作上負擔頗重,如果碰到工友請假,對外的勤務將停擺,嚴重影響學校的工作進行,如果能增加工友的人數,將能改善這個現象。
特色課程可再專一深化,並研發相關課程檔案。
將原有的特色課程進一步規劃,擴大學習的範圍,並結合大坑社區甚至台中市各國小共同來分享在地的自然資源,這樣的思維將是逢甲國小尋求突破的一項創舉。
配合大坑風景區的開發,本校可以提供一個休閒觀光的據點,除了休閒以外,也可以提供台中市其他各校校外教學的地點選擇。
最後,個人以為,學校的願景可以如下:
營造一所有如”家 ”一樣的學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