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始資料2011/ 0522課堂心得-碩1林義哲
聽完同學報告的《領導人的逆思考》,發現每個人的解讀都不太一樣,各自提出不同的看法,令人獲益良多。以下則是個人從教育現場反思而來的一點想法。
這學年學校剛換了一位新校長,從其行事來看,校長自有他的一套治校理念,然而在面對家長的訴求、學校原有的行事作風,常有不同的聲音出現。在本書中提到「空降部隊」最好可以在正式上任前,花些時間聽取眾人的意見,個人以為這是個很中肯的意見,先「用心聆聽」學校教師的想法、家長的心聲,待清楚各方的建議及期待之後,再慢慢來推動個人的辦學理念,或可省去不少溝通上的問題及時間。
個人這學年剛接任訓導一職,有許多機會與各年級的家長有較深入的接觸,發覺學校有許多行事做法,也許我們早已習以為常,然而家長常會提出一些我們未曾想過的意見,如果我們只是因習故舊,常常會與家長起爭執,其實若能採用「中性思考」,先不預設立場,不驟下斷語,不要對家長產生定見,反而可以看見事情的另一面。
而如同書中所提的「70/30領導法則」,領導者應將70%的時間拿來處理瑣碎小事或例行公事。而拿30%的時間來處理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乍聽之下,似乎有些本末倒置,但仔細想想,很多瑣事若不防微杜漸,反而會不斷累積,而影響到整個組織運作。以學校學生管教為例,在處理訓導業務時,常常有填不完的報表,交不完的成果,更得隨時擔心學生是否有突發狀況。其實有些時候,我們若能從生活教育的一些細處確實做起,比如對環境整潔的要求,對師長同學的問好,路隊是否確實排好,用餐是否遵守規定等……,許多小事若能慎重處理,反而能減少及避免意外的發生。
而在辦理一些行政事務上,個人也覺得「充分授權」是很重要的一點,若是事事都要自己來,那麼要中階管理人員有何用?而且原先制定好的活動流程一再被修改,對於底下負責執行的人員,亦會使其心中產生不滿。而在授權的同時,不要在事後指摘他們的判斷,部屬才有成長的機會。
書中亦提到「充分授權」,其前提是先招募現有最好的人選,再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用來協助他們成功。「領導者該忙的都是小事,部屬們做的才是大事。」,這點是個人深深讚同之處。
而本書亦提到,領導者最好親自開除與評估員工,這點個人以為在教育現場或可如此運用,當發現某老師發生狀況時,校長應親自處理,與該老師洽談,不論結果好壞,而不是推給主任或教師會。絕不可放任內鬥,應鼓勵部屬自行化解彼此的差異,但若解決不了,領導者一定會出面解決。
其實所謂領導,就是讓人願意走向一個新的方向。就學校經營而言,校長其實無法實際「經營」學校,而是在帶領老師,走向眾人所營造的「願景」。校長的地位重要與否,在於是否能影響老師「跟隨領導者」,讓他們集體為學校奉獻行動與才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