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285
:::
windelf - 行政瑣記 | 2016-01-26 | 點閱數: 542

原始資料 2011/專書報告-碩 1 林義哲-領導人的逆思考

本書作者以歷任大學校長的成功經驗,提供我們對領導的深入見解,協助領導人打破傳統的窠臼,而有新的想法來面對多變的組織環境。茲就各章節內容,分享個人的心得見解。

1.中性思考:

一般人習於將事物二分化,非黑即白、非對即錯,非友即敵……。然而真正的領導人需看清當下情勢的灰色地帶,唯有充分了解相關的事實及論點,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。而不會人云亦云。
在此特別澄清,中性思考不是「批判性思考」,後者的態度是,不管聽到、看到什麼,都先認定是假的,除非累積了足夠的證據來證明事情的真偽,否則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。中性思考則是「存而不論」,不預設立場,不驟下斷語,先不要對觀念或人產生定見,聽取各方的資訊建議,經過個人的思考後再做出決策。
個人以為身為一個現代化公民,中性思考也是極為重要的思考方式,我們對其所聽所聞並不先歸類為真假對錯,而且無論是接受或拒絕新觀念,都能採取開放的態度,才能對事實做出明智的判斷。

2.用心聆聽:

之前提到中性思考,需聽取各方意見,我們若能全神貫注,不急著下判斷,常能聽到全新的觀點,並且有助於個人的獨立思考。在聆聽的同時,也需思考,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之外,其問題中:「發言的是誰?想轉達給誰?內容是什麼?」
而如何讓下屬可以坦誠進言,「開放溝通」及「結構性決策」是作者給予的兩個建議,屬下可以自由發表意見,但在處理上,則需依組織結構來做決策。
其中書中提到「空降部隊」最好可以在正式上任前,花些時間聽取眾人的意見,我以為這點值得做為現在校長調動之參考。

3.小心專家:

專家可能對領導者有幫助,但絕不能取代個人的批判思考和判斷。專家是「精深的專才」;領導者則是「精深的通才」,專家可在某些專門領域提供比領導人更好的見解,然而領導人才能將這些意見整合為一貫的行動。專業無法取代領導,而領導唯有保有獨立思考,才能整合專家,做出適當的決策。

4 閱讀經典:

一個可以留存十年百年的作品,代表它碰觸了「人性」中的真實,時代變遷,科技進步,然而在人的本質上,我們與前人並無多大的不同。
作者還提及報章雜誌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重要。有時反而會影響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。我覺得這點也是我們在推動閱讀教育時,值得借鏡的一點,經典之所以留存至今,裡頭所探討的一定是人性共通的道理。或許我們沒讀過它,然而書中觀念所影響的人事物卻可能存在於我們生活週遭。反倒是報紙雜誌等,不需花太多時間在上面。

5.決策的藝術:

第一點:「充分授權」,可以在合理情況下授權部屬做的決定,絕對不要攬上身。這就是為何我們要慎選中階管理者的道理,一則有助培訓優秀的助手,二則不會累死自己,三則更能凝聚整個組織的向心力。而在授權的同時,不要在事後指摘他們的判斷,部屬才有成長的機會。
以學校為例,一個好的校長,應慎選主任,再由主任自己去找尋適合的組長,執行該處室的業務,而非校長一把抓,這也管,那也管,造成中階主管的地位尷尬。

 

在充分授權後,領導者該做什麼呢?
第一,他需區別「急事」和「要事」,在判斷的同時,應了解所有的數字資料,都是二手的,在重要的決策之前,最好親自現場觀察。
第二,不要管過去付出的代價與錯誤。我們所做的決定只能影響未來,而非影響過去。
第三,可以在合理情況下留到明天再做的決定,絕對不要今天做。決策的時機和決策本身一樣重要。我們需利用中性思考,並考量外在環境的變化,再考慮如何決策,畢竟,不決策也是種決策。

6.人性:

別沉溺在人性本善或本惡的幻覺裡,重點是努力讓追隨者(和自己)發揮最好的那一面,同時將惡的那一面降到最低。每個人都有其私心,這也是為何我們在聽取建議時,需持開放的態度,以中性思考,來接近事實,以做出明智的決策。

7.為屬下服務:

之前提到「充分授權」,其前提是先招募現有最好的人選,再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用來協助他們成功。領導者該忙的都是小事,部屬們做的才是大事。
而本書亦提到,領導者最好親自開除與評估員工,這點個人以為在教育現場或可如此運用,當發現某老師發生狀況時,校長應親自處理,與該老師洽談,不論結果好壞,而不是推給主任或教師會。絕不可放任內鬥,應鼓勵部屬自行化解彼此的差異,但若解決不了,領導者一定會出面解決。

8. 跟隨領導者:

所謂領導,就是讓人願意走向一個新的方向。領導人無法實際「經營」組織,而只能帶領你的追隨者;領導者的地位重要與否,在於是否有人確實受其決策影響,讓他們集體為組織奉獻行動與才智。

9.當「領導者」與「做領導者」:

領導者的時間分配,一直是領導理論著重探討的重點,作者以為,領導者必須將自己最感興趣,覺得最重要的事,排在別人最緊急,而且有時還相當瑣碎的要求之後。其獨創的「70/30 領導法則」更顛覆了我們一般的看法,領導者應將 70%的時間拿來處理瑣碎小事或例行公事。而拿 30%的時間來處理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乍聽之下,似乎有些本末倒置,但仔細想想,很多瑣事若不防微杜漸,反而會不斷累積,而影響到整個組織運作。以學校學生管教為例,許多小事若能慎重處理,反而能減少大事的發生。

10.結論:

其實重新閱讀本書,可以發現,追求卓越的方式無法複製,真正的卓越只能透過原創思考與突破傳統而達到。保持開放的態度,進行中性思考,充分授權,但亦盡力協助部屬,以完成組織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