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windelf - 散文 | 2025-05-01 | 點閱數: 6

img康文炳/允晨文化,

之前對於出版編輯有著莫名的興趣,對這類書籍總不會放過,印象較深的有逗點文創陳夏民的《飛踢,醜哭,白鼻毛》、《讓你咻咻咻的人生編輯術》、傅月庵的《一心惟爾》、《生涯一蠹魚》等系列。甚或更早之前,爾雅隱地的散文間所提。
而不同年代的編輯故事,敘寫風格,都頗值得一讀,尤其文中還有作者本人生命歷程的回顧與紀錄,可供人參照。
不過下面的書札反倒是與編輯無關,而是近來喜愛上爬山後,竟在書中找到共鳴,頗感愉悅,茲筆記之。


有形的身軀永遠跟不上無拘的心思,除非你試著去駕馭它。用呼吸,深呼吸,讓心思觀照著肺葉充盈的起伏、鼻息的進出,心就回來了,在你身邊。
於是,你能感受每跨出一步,踏在大地上厚實的張力;眼睛從容張望,捕捉穿透林間的細微光暈;耳朵也張開了,聽見了一陣微風捲起的落葉沙沙聲響。你忍不住伸出手,撫觸身旁冷杉樹皮的粗礪……。
沿著峭壁一路攀升,步履沉重,一步一步掏空自我,僅剩費力起伏的氣息。你隨時都可能被擊敗,但終究征服;神奇的是,跨上山頂的那一步,肉體的痛苦瞬間消逝。
……
瞬間,你明白,你征服的同時,也被征服了。不,不是被征服,而是徹徹底底地被穿透。那極度疲累後的心靈狂喜,呼之欲出。無以名狀的神聖衝動,彷彿只有流淚跪地才得以紓解。
……
爬一座山是在啟蒙一種經驗,一種刻寫在身體的經驗。當然,它也將是一種沉伏在心靈的經驗,但在觸動心靈之前,身體一定要經歷過深刻的淬練,而這需要「時間」。
……
當一位登山者望著一座山頭走去,不是他走向山(那是第三者的視角),而是山走向你。這不是空間的拉鋸,而是物質的碰撞與交溶;只有長時間的浸淫,礦物的山体才會融入你的心
就像無數晨光與黃昏交織過的童年,故鄉才會成為你魂牽夢縈的鄉愁一樣。
於是,你把山帶回家了,而不只是「景觀」照片。
……
走進一座山,「日常」的時間就被遺忘了,概念的、量化的時間被收入行囊;取而代之的,是具象的、感官的時鐘。
登山者不再受制於每秒焦急偏移六度的精密指針,而是讓光線、氣溫,以及身體的生理狀態指引自己。時間不再是機械的,更不是商業的──沒有什麼行程要預約,沒有什麼會議被遲到……。
一旦出發,我們就義無反顧,一步一腳印地前行。我們只傾心留意晨曦的幻化、松林間灑落的傾斜微光,以及風吹過曠野後,輕拂臉頰的溫度和氣味。
……
─《山的呼喚──如何爬一座山》

山的敘事文本是開放的,就像一本書的文本是開放的,兩者都不應該有所謂的「正確讀法」。我們在山林間遊遊蕩蕩,就如同我們在字裡行間尋尋覓覓,能邂逅的,就只是我們自身的投影而已。
……
閱讀如鏡,除了鏡子本體外,也許更重要的是,它也照映著我們的現狀與秘密──我們的欲望、恐懼、軟弱、偏執、自欺……。
閱讀不在於認識新奇的世界,以便得於用來聊天、炫耀、說嘴;閱讀的價值在於把我們帶到自已與世界的交會處,在那裡,我們得以反覆斟酌、掂量自己。
登山可以是娛樂、是運動,就像讀書可以是休閒、是學習;但深度登山與深度閱讀一樣,也許還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不同的什麼。是的,我們閱讀一座山,其實也是在閱讀自己。
─《山的呼喚──如何閱讀一座山》